我喜歡看國外狗狗社團,
跟圖中的英文母語者 Johnathan 互加好友了,自製英文學習環境。
他昨天跟一位潛在客戶的對答很棒,雙方的表現都很出色,態度正向、有建設性、很 proactive 又禮貌,
所以我決定截圖分析,
既學道地英文,又學營商之道。

英文的部分,先是閱讀理解,黃色小字是我寫的小撮要:
1. 客戶有隻大型犬(a dog of a giant breed),牠害怕走斜坡(ramp),所以她詢問經營寵物水力治療 (hydrotherapy) 的 Johnathan 能否用升降機(lift)/起重機(hoist)把她家狗狗送到水中,又問可否親身到現場考察評估是否適合牠。
2. Johnathan 先是回答"Yes. Please do"(礙於篇幅,截圖沒有包含這句)、歡迎她親自參觀考慮,然後問清楚她家狗狗的重量。
3. 在得知她愛犬的重量直達200磅(兩個我耶…)之後,Johnathan先是坦白承認自己的水療中心不太適合牠(不會先騙了人帶狗狗來敲一筆再說),然後向這位無法光顧自己的客戶推薦另一位同業的泳池。
4. 客戶道謝之餘,清晰地重申不會來光顧他的中心,釐清情況,以免錯誤給他假希望。
其中標示「2」的圖片有句 "He can swim-ish",是指「他能游泳一點點距離」;
"-ish"這個非正式表達方法,在華語世界比較少人用但是老外很常在說,所以建議記起來。
https://dictionary.cambridge.org/zht/%E8%A9%9E%E5%85%B8/%E8%8B%B1%E8%AA%9E/ish
============================
商業心理的部分,
華人往往有「同行如敵國」的觀念,自己得不到的客戶寧願毀掉也不想讓給其他同業,
但是西方人好像比較不會這樣:
abundance mindset (豐盛心態)
> scarcity mindset (匱乏心態)
「相爭不足,共享有餘」,如果抱著匱乏心態,只會活得滿是怨氣跟恐懼,
而抱著豐盛心態、維持 mental bandwidth (心理餘裕),
不是滿身尖刺打算跟同業鬥個你死我亡,
願意相信即使跟同業分享部份客戶,自己也還是能經營下去,
則是有機會找到 win-win solution (雙贏局面)。
像 Johnathan 這個案例,甚至是 win-win-win-win solution (四贏局面):
1. 他推薦的泳池可以讓主人也一起進水裡陪伴狗狗,那麼客戶的狗狗就不會太緊張,能安心下水享受水力療效了;
2. 主人看了預覽影片,興奮地表示終於找到長久以來渴望的泳池;
3. 那位名叫Colleen的同業突然獲得一位新客戶;
4. Johnathan用一句"Say hi for me"邀請客戶告訴Colleen說她是他介紹的,這個人情想必Colleen會記在心頭,哪天還給Johnathan--
重點是,就算這位客戶不光顧Colleen,她家狗狗也大隻到無法光顧Johnathan的中心,
所以Johnathan是在無論如何無法獲利的情況下送了份免費的禮給Colleen;
他能獲得Colleen的感激,至少沒有白費他向客戶了解情況的這番唇舌啊(來來回回10則留言,真有耐性)。
而且,喜獲良方的客戶對Johnathan留下了好印象,下次若她遇見其他需要水療的狗狗主人,說不定也會向他們推薦Johnathan--長遠的口碑商譽,比一時的蠅頭小利重要很多。
↑
以前我從 Negoti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課學到,
最接近中文「禮尚往來」的英文是 principle of reciprocity (互惠原則),
一般人平白無端受了別人的恩惠,總是會想要回報善意。
Both Colleen and the potential customer would naturally want to *reciprocate* Johnathan's kindness someday.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Johnathan本身也是個經常發文表示感恩的人,
我就是從他臉書學到英文 "a big shoutout to XXX" (向XXX大表謝意) 這說法,
所以雖然實際互動交集不多,
但我還是樂見自己的朋友清單裡有這樣一位正能量滿滿的人物。
他的按摩治療強調能量、氣場等等跟狗狗之間的靈性連結交流 (His service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spiritual connection with dogs),讓我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