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腎細胞癌治療對策,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顯著提升治療成效,泌尿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2025/04/24 03:33

「那是一位50歲女性,確定診斷時已經是轉移性腎細胞癌,右側腎細胞癌合併巨大淋巴結轉移,淋巴結環繞整個下腔靜脈及局部侵犯腰大肌,且下肢因為靜脈壓迫而有水腫的情形,但是沒有其他遠端轉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羅浩倫醫師表示,「因為沒有遠端轉移,利用手術完整切除對於病情控制有幫助,但是手術範圍太大,需要下腔靜脈及腰大肌切除合併血管重建,這可是至少一整天的多專科團隊手術才能達成的困難任務。而且手術後還必須面對潛在的術後出血,對側腎功能受損及神經損傷等風險。」

與病患及家屬溝通後,考量到使用到標靶藥物加上免疫治療是目前治療指引針對反應率還有存活率最建議的一線治療,若是腫瘤反應率非常良好,甚至有可能在腫瘤萎縮到範圍更侷限的時機做更完整有效的切除,因此三個月的治療就開始了。羅浩倫醫師說,完成療程後,追蹤的電腦斷層顯示腫瘤已經萎縮至一半,淋巴結的部分也縮小到約五公分左右,腫瘤邊界遠離身上重要的血管與肌肉。

為了避免傷口癒合不良,先停用標靶藥物但維持免疫治療一個月左右,然後安排達文西手術進行右側腎臟切除及淋巴結廓清。羅浩倫醫師說,手術過程相當順利,幾天後患者就順利出院,至今已兩年仍維持低劑量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未有復發跡象。這是一個幸運且成功的兼顧抗癌與生活品質的醫病共同決策,搭配適當藥物治療後完成手術切除,勇敢且積極根據目前治療指引達到治療轉移性腎細胞癌短期內獲得良好控制的案例。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癌症,早期腎細胞癌常常沒有症狀而失去偵測的先機,因腎臟血管豐富,癌細胞容易經血液循環轉移至其他器官。羅浩倫醫師說,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部,其次為骨骼與肝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骨頭疼痛或肝功能異常等症狀。轉移的部位不僅影響症狀表現,也關係到病人的預後,因此了解轉移狀況有助於醫師制定個人化治療計畫,更有效地控制疾病進展並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

在腎細胞癌已發生遠端轉移後,手術仍然是治療策略的一部分。羅浩倫醫師說,然而,單純手術通常難以完全控制疾病,因此藥物治療也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兩者相輔相成。

手術與藥物適當的先後搭配需依據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腫瘤大小及轉移部位來決定。羅浩倫醫師說,若腫瘤較大且壓迫到周邊重要的組織,可考慮先以藥物治療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以提高手術成功率並減少併發症。相反地,若腫瘤體積較小,且腎臟腫瘤風險指數(IMDC)屬於中度風險者,則可先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減少身體內的腫瘤細胞數量,再輔以藥物進行後續治療,以改善疾病控制。

目前轉移性腎細胞癌的治療藥物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

● 標靶藥物(抗血管新生抑制劑為主):透過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減少癌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

● mTOR抑制劑:主要針對mTOR訊號傳遞路徑,以抑制癌細胞生長和增殖。

● 免疫藥物:這類藥物透過活化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

健保給付方面,部分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已納入健保,但給付條件通常依疾病分期、治療線數(第一線或第二線)以及患者的腎臟腫瘤風險指數(IMDC)而有所不同。部分較新的組合療法可能尚未納入健保,需自費使用,面對不同的臨床情境,需和醫師一起討論找到在健保制度下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對於腫瘤較大、腎臟腫瘤風險指數較高的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我們會建議在第一線治療時積極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各學會腫瘤治療指引的建議。羅浩倫醫師說,雖然這樣的治療需要自費免疫療法,但這些新療法有較高的機會能夠帶來顯著療效,改善病人的長期存活和生活品質。

根據目前國際臨床試驗結果的顯示,一線治療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物的患者,治療後若病情穩定,腫瘤控制效果通常可以維持約1.5至2.5年,當然具體時間因人而異。羅浩倫醫師說,若腫瘤後續出現復發或進展,可嘗試未使用過的藥物繼續治療,而醫師則會根據病患的整體狀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穩定病情。

在接受腎細胞癌藥物治療時,病患應注意治療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如疲勞、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皮疹等,並及時向醫師反應,以評估藥物效果且能適時調整劑量。羅浩倫醫師說,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血液檢驗及肝腎功能及內分泌功能監測,及早發現並處理副作用。此外,病患應告知醫師是否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或有其他醫療安排,如牙科或其他外科手術等,以確保治療順利進行。

良好的治療不僅在於療效,還能夠維持生活品質。每位病患能承受的藥物劑量不同,因此需要病患主動告知醫師服藥後的狀況,幫助醫師精準調整治療方案。若有需要,醫師會協助調整劑量或更換方案,確保病患能持續接受治療。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能讓整個治療過程形成正向循環,達到最佳效果。

筆記重點整理

● 腎細胞癌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癌症,早期腎細胞癌常常沒有症狀而失去偵測的先機,因腎臟血管豐富,癌細胞容易經血液循環轉移至其他器官。最常見的轉移部位是肺部,其次為骨骼與肝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骨頭疼痛或肝功能異常等症狀。

● 在腎細胞癌已發生遠端轉移後,手術仍然是治療策略的一部分。然而,單純手術通常難以完全控制疾病,因此藥物治療也成為主要治療方式,兩者相輔相成。

● 對於腫瘤較大、腎臟腫瘤風險指數較高的轉移性腎細胞癌患者,我們會建議在第一線治療時積極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合併免疫療法,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各學會腫瘤治療指引的建議。這些新療法有較高的機會能夠帶來顯著療效,改善病人的長期存活和生活品質。

● 根據目前國際臨床試驗結果的顯示,一線治療使用免疫合併標靶藥物的患者,治療後若病情穩定,腫瘤控制效果通常可以維持約1.5至2.5年,當然具體時間因人而異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本頁提供
成效數據

共 NT$ 金額

評分與評論

0.0 滿分五顆星

0 份評分

贊助方案

$ 隨喜贊助

愛健康

Supr.One by Aotter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