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太法人說明會20250519總覽
長榮航太 (2645-TW) 於2025年5月19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揭示公司營運概況與未來展望 。
公司第一季財報表現亮眼,營收與獲利雙雙成長,毛利率創下近年新高 。
儘管面臨美國關稅措施及新台幣升值等外部挑戰,公司評估現階段對出貨及營收影響有限 。
展望未來,長榮航太看好維修及製造兩大業務的穩定成長,並積極拓展商用飛機、國防及太空三大市場 。公司持續推動A350維修認證、擴建新廠以應對空中巴士訂單,並看好國防及太空市場的發展潛力 。
詳細報告
財務表現 (2025年第一季)
長榮航太2025年第一季合併營收達41.9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29% 。受惠於價格調漲及產出提高,毛利率提升至24%,為2022年以來新高 。稅後純益為5.58億元,年增約9.6%至10%,每股稅後純益 (EPS) 為1.49元,表現優於去年同期及前一季度 。
營收結構方面,維修業務佔整體營收約八成,製造業務佔約二成 。其中,機體維修佔維修業務的60%,而引擎相關製造佔製造業務的85% 。
營運亮點與展望
維修業務
需求強勁: 由於原廠新機交付延遲,航空公司為維持運力而延租或推遲飛機退役時程,導致維修需求增加 。去年全球退役飛機數量年減22%,平均退役機齡增加2年 。
產能與認證: 長榮航太一年維修架次超過300架,機體維修廠產能居全球第八 。公司持續保有16個國家的維修證照 。
A350維修: 預計今年 (2025年) 完成A350機型維修認證,並積極拓展新客戶 。母公司長榮航空預計於2027年導入A350,屆時長榮航太已具備相關維修能量與經驗 。
客戶拓展: 2025、2026年將持續導入新客戶,亞洲地區的747、777、787機型均有新增客戶,歐洲市場亦有斬獲 。
製造業務
空中巴士Tier 1供應商: 長榮航太已與空中巴士簽署合作,成為其機體組件的一階 (Tier 1) 供應商 。
新廠擴建: 為此,公司斥資4.84億元擴建製造廠二期廠房,預計2027年第一季投產並貢獻獲利 。
IC設備製造: 持續發展IC設備製造業務,今年已取得多項產品訂單,首件開發及量產按計畫進行 。
國防業務: 承接國防部軍用商規陸用型監偵無人機標案,已進入量產與交付階段 。
人力資源
截至目前,正職員工人數超過3,200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0人,並持續招募中 。
市場環境與外部因素
美國關稅影響
長榮航太表示,美國祭出的關稅措施目前並未對公司出貨和營收造成影響 。
維修業務的美國客戶佔22%,製造業務則佔95% 。
依合約,長榮航太在桃園機場廠區完工後交貨,後續運送及相關稅務由客戶端負責 。
若航材採購因關稅導致成本增加,合約多以採購價加服務費計算,材料漲價不影響公司利潤;少部分定價統包用料項目則視合約浮動調整 。
製造材料價格如變動過大,可依合約條款向客戶要求價差補償 。
波音待消化的訂單需求仍持續增加,短期內對製造廠的出貨量不會有太大變動 。
新台幣匯率影響
新台幣升值對公司獲利造成負面影響 。
公司收入約有七成是美元,雖然支付也是以美元為主,但收款部位大於付款部位 。
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約影響稅前盈餘減少4,100萬元 。
整體航空產業趨勢
美國啟動關稅戰後,航空業營運增添不確定性 。
貨運短期內因關稅豁免期出現急單,但下半年可能放緩;客運短期穩定,但旅遊意願變化仍需觀察 。客貨運景氣循環通常要9-12個月後才會反映到實際維修需求 。
商用飛機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但原物料供應短缺,訂單遞延情況仍在發生 。
國防及太空市場需求值得期待,各國持續投入軍用航空器開發及增加預算,為國內航太製造業帶來機會 。
子公司概況: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
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今年第一季因去年 (2024年) 發生的品質問題導致一度停工,財務狀況呈現虧損 。
去年12月復工後,需逐步向各國民航主管機關及客戶報告改善作業,影響出貨量及損益,目前改善狀況正逐步恢復 。
因品質事件及停工,部分發動機未出廠,造成部分航材無法使用並影響客戶飛機運行,目前正以股東身份與另一股東協商可行解決方案,相關協商仍在進行中 。
未來展望
長榮航太總經理謝新文表示,看好維修業務及製造業務兩大事業體穩健成長,對於今年的產能提升及維修需求成長保持審慎樂觀的看法 。公司將持續拓展商用機、國防及太空三大市場,並透過新技術認證與產能擴充,掌握市場成長契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