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匱乏經濟學》-老查讀家私房筆記(免費精華試閱)

2020/05/22 03:27

Tags: 非會員也能看的免費試閱版

導論:匱乏讓心智成為俘虜

我們通常認為時間管理和金錢管理是不同的問題。它們導致的後果也不同:不良的時間管理導致工作表現不佳;不良的金錢管理則可能是更多的罰款或是被列為拒絕往來戶。不過,雖然有這些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卻是極度相似,這種相似性讓人吃驚。


本書的主題匱乏(Scarcity),指的是你擁有的比你感覺所需的還要少。發掘出匱乏的共通邏輯可能具有重要的意義。匱乏形成了諸多社會問題的基調。這些問題發生在不同文化、經濟條件和政治體制裡,但是匱乏卻是它們的共同點。


匱乏是一種思維模式

實質上的匱乏雖然無所不在,匱乏的感受卻並非如此。在本書裡面,把重點放在匱乏的邏輯以及它所產生的連串後果:當我們覺得自己有的東西太少時,心理會發生什麼情況,而它又如何塑造出我們的選擇和行為?


匱乏並不只是物理上的侷限。它同時也是一種思維模式(mindset)。當匱乏擄獲我們的注意力,它就會改變我們的思考它會影響到我們該注意什麼,如何評估選擇,如何自我說服,以及最後我們如何決定、做出什麼樣的行為。當我們在匱乏中運作,我們呈現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本書的主張:所有形式的匱乏,都會產生類似的思維模式。而這個思維模式,可以幫助解釋許多匱乏產生出來的行為和它們的後果。


第一部 匱乏的思維模式

聚焦與隧道效應

想像一下你正在準備一場會議中要做的簡報。在開會前幾天,你認真進行準備但難免猶豫不定。不過,一旦最後期限逼近,你就沒有時間再躊躇。匱乏迫使你做出選擇。抽象概念變得具體。這些並不是匱乏創造出來的。不過,匱乏推了一把


匱乏有另外一面:匱乏能讓我們更有效率。我們都經驗過在有所欠缺或是受限制時做出驚人的事。當匱乏擄獲我們的心智,它會讓我們的注意力專注於以最有效方式運用手邊有的東西。雖然它可能會帶來負面的效應,但這也代表著匱乏也有它的好處。


時間匱乏的好處

會議各有不同的特點,不過有一點卻是一樣的。它們一開始都缺乏焦點,討論也比較抽象或不著邊際,不過接著下來,會議進行一半過後,事情開始有變化。出現格西克所稱的「中程修正」(midcourse correction)的情況。眾人理解到時間不多,開始認真起來。


一旦時間短暫,你就會想要充分利用時間,不管是用在工作或是享樂。我們把它稱為專注紅利(focus dividend)——這是匱乏俘虜心智所帶來的正面結果。


專注紅利

不只是時間,任何形式的匱乏都應該產生專注紅利。專注紅利——也就是面臨完成期限時強化的創造力,來自於人們的核心機制:心智被匱乏所擄獲。匱乏讓我們做出一些光靠自己本身不容易做到的事。


隧道效應

「隧道效應」(tunneling)所引發的是隧道視野(tunnel vision),專注是一種正面價值,隧道效應則不是:匱乏讓我們視野窄化而忽略掉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事。


不論對我們帶來利益或損害,我們都會為了應付匱乏而落入隧道效應。假設匱乏引發的忽略讓人無法衡量損益得失,那麼即使它會對個人造成損害,我們同樣也會視而不見。損益得失的考量,無法決定隧道效應的出現與否。匱乏自動俘虜我們的心智。當它出現時,我們無法利用仔細的得失計算來作出選擇。


當下的匱乏在眼前是如此巨大,即使是重要的事也會被忽略。


認知頻寬稅負

因為對匱乏的專注是不由自主的,也因為它會俘虜我們的心智,所以它也會損害到我們對其他事物專注的能力。

我們在這裡統一用「認知頻寬」(bandwidth)這個詞。認知頻寬衡量我們的運算能力,以及我們專注、做出正確決策、遵守既定計劃及抗拒誘惑的能力。


它讓我們分心原因就在於它讓我們陷入隧道效應。揮之不去的念頭把我們的心智吸引進去。就像外在的聲音會讓我們分心而無法清楚思考,匱乏會直接窄化認知頻寬。


以下是我們對認知頻寬的定義:

第一個可統稱為「認知容量」(cognitive capacity),它構成我們解決問題、獲取資訊進行邏輯思考等的心理機制。其中最顯著的是「流動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也就是抽象思辨、解決特定學習或經驗問題或新問題的能力。

第二個是執行控制力(executive control),構成我們管理認知活動的能力,包括計劃、專注、啟動和禁制行動以及控制衝動等等。就像一台中央處理器,執行控制力是我們運作良好能力的基本關鍵。它決定我們專注、轉移注意力、從記憶中擷取事物、多功運作以及自我監控的能力。


認知容量和執行控制力有著多面向的細微差異。而匱乏對兩者都有影響。認知頻寬的稅負讓我們變得較難控制衝動。同時,由於認知頻寬被匱乏佔據(被課徵稅負),這也意味著匱乏不只是降低流動智力,還會降低自制力。


如此說來,匱乏有提升表現(專注紅利)與弱化表現(認知頻寬稅負)的特殊形式,這個模式無法單用焦慮和壓力來解釋。


「認知頻寬稅負」是什麼意思?

認知頻寬稅負以令人訝異且強有力的方式改變我們。從分心、善忘到衝動控制。這些效應的規模說明認知頻寬稅負對眾多行為的實質性影響,甚至包括耐心、容忍、專注和盡心竭力這類經常被歸納為「人格特質」或是「天賦」的行為。


另外像是能力不足、缺乏動機或是教育程度不夠。認知頻寬被占用同樣也可能是一個原因。


第二部 匱乏會製造匱乏

打包的比喻

行李箱不論大小都設定了限制,你不能把所有的東西都放進去。不管你是大行李箱或小行李箱,都需要你去決定哪些東西該打包、哪些東西該放棄。不過從心理學上看,小行李箱會讓你感覺到問題存在。整理大行李箱很隨性,打包小行李箱則需要謹慎仔細安排。


當我們注意到匱乏,我們打包的方式也會因此改變。它改變我們如何管理每一塊錢、每一個鐘頭和每一卡路里。


匱乏讓我們產生權衡取捨的思維

我們感受到有了某個東西代表必須放棄其他東西。我們進入「權衡取捨的思維」(trade-off thinking)。匱乏強制我們做權衡取捨思維。所有未能被滿足的需求俘虜我們的注意力,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權衡取捨的思維在先天上是匱乏導致的結果


我們從寬鬆得到什麼?

寬鬆讓我們可以不去理會被我們棄置的物品。寬鬆讓我們擺脫取捨問題這樣子導致的結果,自然是缺乏效率與浪費。當我們有空閒的時候,很輕易就會把時間浪費掉。當我們手頭充裕的時候,我們會買一些將被我們丟棄並遺忘的東西。到頭來有一堆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間,以及堆滿倉庫、被我們遺忘的東西。


寬鬆提供了容許失敗的空間

寬鬆不光讓你免去必須取捨的難題。它也代表在犯下錯誤時不需做出實質上的犧牲。


如果說匱乏有效應的話,就是它會導致更嚴重的錯誤。認知頻寬稅負讓我們更易於犯錯。忙碌的人更有可能犯下嚴重的計劃錯誤;畢竟他可能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上一個計劃案,使得他更加容易分心和分身乏術——這是導致計劃錯誤的明顯原因。認知頻寬受到影響之後,我們更可能變衝動,更可能無力抗拒誘惑。因為幾乎沒有餘裕,我們容許失敗的空間變小了。因為認知頻寬受到縮限,我們更容易失敗。有了寬鬆,給我們帶來充裕的感受。寬鬆並不只是沒效率,同時也給我們不必介意犯錯的餘裕。


借貸與近視症

隧道效應與借貸

為何我們面臨匱乏的狀況時會借貸?我們借貸是因為我們的隧道視野。而且當我們借貸時,我們讓自己的未來陷得更深。今日的匱乏製造出更多明日的匱乏。


雖然匱乏的狀態是持續的,但眼前的匱乏所產生的影響會比未來的匱乏明確。它擄獲心智的程度不會一樣。其中原因之一在於認知頻寬。此刻的現在會自動對你施壓,未來則不會。當匱乏課徵了認知頻寬稅負,它會讓我們專注於眼前,導致我們去借貸。


匱乏導致我們借貸,讓我們的匱乏更加泥足深陷。


忽視未來

和借貸一樣,能讓你快速應急的行為在隧道中似乎很吸引人,但是從隧道之外看卻潛在嚴重的後果:它們可能讓你陷入更深的匱乏。


越簡便的方式,就是越好的解決方式;需要為它付出的代價要稍後才會顯現。急就章的應付方式在隧道中看來吸引人。它幫我們在今天省下了一點,儘管未來它會製造更大的花費。而且屆時會有更多工作要做,更多地方需要修理,要付更多的錢。修補工作就像借貸一樣,都是無法在當下的此刻投注資源,把事情做好。


匱乏陷阱

人的行為促成自身的匱乏

挖東牆補西牆


隨期限到來才赫然發現的意外,我們把它導致的情況稱為「拋接球效應」(juggling):一件急事接著另一件急事不斷迎面而來。拋接球效應是隧道視野很合理的結果。當我們陷入隧道視野,我們片面且暫時地「解決」了問題。我們在當下做好我們能做的,不過它給未來又製造新的麻煩。今天的賬單產生一筆借貸,它會成為未來另一張(金額稍微更大一點的)賬單。


很多原本是可預測的事件會被當成措手不及的意外,原因就在於拋接球效應。你在拋接球時,你的隧道視野專注在這快掉下來的球,你會忽略其他在空中的球。由於我們不斷用最簡便的解決方式來應付最立即的問題,經過時間累積之後,這些臨時應變的處理方式會製造出一團混亂。


匱乏陷阱就是由這兩個特徵——落後一步和拋接球效應——所界定。在匱乏陷阱中的生活就是你實際有的,要比你能夠擁有的還要少。它一直在追趕進度,處理每一個即將落地的球,以及東拼西湊的最後結果。而它有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匱乏下的行為造成


擺脫陷阱

我們已經看到一個一直困在陷阱裡的主要理由:隧道效應致使我們借貸。雖然這個機制非常強大,不過它難以脫逃還有別的理由。你很想停止追趕進度,但是你有太多事情要做,以至於不知道從何下手。


而且,最重要的,或許是計劃未來需要用到認知頻寬,它被匱乏大量課用。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很難構思一個計劃來逃脫出匱乏陷阱。


擺脫匱乏陷阱需要的不僅是偶爾為之的謹慎戒懼。它需要的是持續不斷長久的警戒;幾乎所有時間都必須抗拒任何的誘惑。


盛宴與饑饉

問題的發生早在突發變故出現之前。匱乏陷阱的種子早在相對充裕的時刻就已經播下。你的匱乏源自於你在較充裕時期所犯下的錯誤。 在充裕的時期,我們會浪費時間或金錢。我們太過鬆懈。


過去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在狀態好的時刻,我們傾向於拖延時間,過度專注眼前的事物, 並不時出現一派天真的樂觀。我們把應當完成的工作延後。我們揮霍掉應當存下來的錢。我們對自己的充裕做了錯誤的安排,節省或完成的部分太少,以致無法應付可能出現的匱乏。


貧窮POVERTY

以金錢的匱乏而言,借貸是其中一個明顯的特徵。而貧窮的構成元素,則給匱乏思維製造出特別有害的環境。人們無法從貧窮中放個假。光是決定想要不窮都不可能。試圖緩和金錢的匱乏困難許多。


貧窮—匱乏思維—導致了失敗

窮人並不只是缺錢。他們也缺少認知頻寬。同樣一個人當他體驗到貧窮時——或是被促發去思考自己財務上的麻煩時——在許多測驗裡表現都會變差。他的流動智力會降低。他的執行控制力變弱。


另一個後果則是工作的生產力降低。幾乎每一項任務都需要「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也就是讓幾個資訊在我們腦中保持活躍,直到我們使用它為止的能力。貧窮課用了工作記憶之後,就會導致我們的表現變差。


認知頻寬稅負過重意味著處理新資訊的能力降低。認知頻寬稅負也意味著你運用自制力的心智資源會變少。長期與貧窮搏鬥(以及與一般性的匱乏搏鬥)會讓自制力更加耗弱。但你擁有的如此少,你需要抗拒的誘惑就會非常多,最後你的自制力難免將潰散。


認知頻寬稅負是罪魁禍首?

設想一下窮人缺乏某種基本技能的情況。該考慮到認知頻寬稅負或許是這種技能欠缺的原因之一。任何形式的技能獲取,不論是學習社交技能或是培養良好的花費習慣,都需要認知頻寬。假設窮人缺乏認知頻寬,自然對他們獲取有用的技能較為不利。


第三部  針對匱乏的設計

改善窮人的生活

窮人往往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其中一些問題可能讓他們無法好好接受專業訓練進而改善現況。這裡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錯誤的容忍,並不是要取代個人的責任感。情況恰恰相反:容許錯誤是要確保窮人把改善貧窮當成自己的責任時,他們確實可以改進。它不是意味著不需要認真努力;相反地,它讓願意正面迎接挑戰的人的認真努力可以有更好的回報,它是保障一些小小的差錯不會讓辛苦的努力徒勞無功。


打造認知頻寬是可能的

我們往往把焦點放在重大的變故,不過當人們疲於奔命,小的變故也可能有同樣大的效應。因此我們應該幫助確保窮人來對抗這些顯然是「小的」難關。


大部分因為「拋接球效應」以及隧道視野而出現的突發變故一般是可預期的,但是當你窮於奔命,就見不到它的來臨。這點出了找到緩衝這類變故衝擊潛在的重大價值。一個方法是設計一些金融產品幫窮人建立儲蓄的餘裕。還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創造可以防範緊急狀況出現的金融產品。


關於貧窮更深層、稍稍有些不同的觀點。它的焦點不再僅是放在窮人的收入這個明顯匱乏的資源,同時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認知頻寬這個較難察覺,但是同等重要的匱乏資源。


組織的匱乏管理

當需做的事情很多時,典型的衝動就是把它們安排得更密實一些。實際上,當效率專家發現工作者手邊有「沒用到的」時間,往往開始要這些工作者「更有效率地」運用時間。不過結果可能是寬鬆不見了。你低估寬鬆的價值。一點點最微小的差錯都會變成你應付不了的任務。


沒能製造出寬鬆的原因在於我們專注在現在必須做的事而沒有多考慮可能在未來出現的事。現在是即時而清楚的,未來可能的事既不是那麼迫切也較難以設想。對寬鬆的不當處理不僅限於個人;它也適用於組織企業。


研究組織的波恩(Roger Bohn)與翟庫馬(Ramchandran Jaikumar)指出,像消防隊一樣急著救火的組織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1. 他們都是「問題太多,時間太少。」

2. 他們會解決迫切的問題,但是把不急迫的問題往後延,不論其是否重要。

3. 這會導致連串的效應,因此待做的事項會越變越多。


在這樣的組織裡,時間被用在撲滅眼前著火的地方,但是因為你沒有任何防止火勢擴大的措施,新的火苗會持續冒出。我們很本能地知道救火陷阱就和匱乏陷阱發生的原因一樣。一旦你開始救火,就很難全身而退。至少對組織企業而言,一個解決方法是就是刻意經營並確保餘裕。


管理正確的匱乏資源

進度開始落後時,管理階層做了大部分管理人員會做的事。他們增加工作時數。他們看出時間的匱乏—在資源固定不變的情況下,加快工作進度最簡單的方法。但是這種應變方式卻未必像表面上看起來那般有道理。它理解到一個匱乏——完成計劃所剩的時間——但是卻忽略了另一個形式的匱乏——認知頻寬。它忽略認知頻寬降低後對工作表現造成的影響


就跟我們身體疲勞需要休息一樣,我們的腦力也需要休息。相對地,長期的匱乏會讓認知頻寬稅負累積。在時間上匱乏而工作更長時間的人,會設法每天擠出更多的時間;隨著工作時數累積和睡眠時間的減少,最後會導致工作產能下降。


每日生活中的匱乏

一個人環境的小小改變可以避免匱乏帶來的後果。匱乏的心理學是相當原始的,從「內在」要改變它可能有困難。但是我們可以在環境中設置「防匱乏」機制,不是透過教育或是鍛鍊人們鋼鐵意志,而只是靠著適時的提醒他們處於隧道視野中一些重要但容易忽略的事。提醒有時很有威力,但卻常常會被忽視。在忽略的狀態下,你接受因忽略導致的結果總是比對抗它要來的容易。


我們最大的錯誤常是出現在對未來做的決定,事物脫離隧道之外看起來遙遠而模糊。 我們在今天不答應的事(「今天太忙了!」),會輕率承諾下個月做(「沒問題!行程表上看起來還很空!」)我們今天的需求是迫切的;一個月後的需求則抽象而不具體。我們已經看到,這就是人們會做出過多承諾的原因。

不過一旦我們瞭解這種心理,我們可以運用它朝向好的方向。


認知頻寬的差異

關於認知頻寬的另一個重點是,它在不同時間並不會維持恆定。一旦你了解認知頻寬的時間表,你就可以在行事曆上面標註出自己哪幾個星期會專心,哪幾個星期可能會心不在焉。 掌握認知頻寬時機的重要性在於,它也能讓你把時間與較佳認知頻寬時刻連結在一起。除了時間之外,每個工作也都需要認知頻寬,有些需要多一些,有些則少一些。我們往往只注意到可用的時間安排而沒有留意這一點。很顯然地,我們的認知頻寬在一整天內會有變化。


不當的計劃、拖延和遺忘可能讓小小的步驟變成巨大的障礙。但是我們在規劃自己的生活或是為他人設計政策時卻常會輕忽這些阻礙。當我們的認知頻寬被課徵稅負時,最簡單的阻礙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傷害。這就像是拋接球忙得不可開交需要幫忙的人,你卻又多丟一顆球讓他拋接。


充裕時需要注意

我們在思考匱乏的較佳管理方式時,應該回想一下匱乏往往是從充裕開始。在完成期限之前的抱佛腳往往起源於前幾個星期遊刃有餘的時候,沒有對時間做有效的運用。

在匱乏的世界裡,長長的完成期限往往是製造麻煩的要素。初期的充裕鼓勵你浪費,而隨著完成期限迫近,就會進入隧道視野與忽略。把長長的完成期限,切分成持續進展的幾個區塊,可以打斷這種趨勢。同樣的情況在金錢方面也是一樣。


需要「寬鬆」

「充裕後變匱乏」的循環不好的理由在於匱乏會讓我們落入陷阱。問題不僅是在於充裕時沒妥善安排我們的行為;而是在於我們沒有為未來留下餘裕。


這個緩衝的囤貨必須在充裕的時期建立起來。如果你預期會匱乏的東西是時間,這代表你要在行程表上留一些「沒別的理由」,純粹是為了方便調整眾多計劃和工作的空間。如果匱乏的是錢,這代表你得設法存一筆預防萬一的錢,就算你覺得目前手上不是特別寬裕。


正確面對充裕

在完成期限前會出現匱乏的體驗,原因往往是在充裕時期的時間管理問題。匱乏與充裕的密切關聯在許多地方不斷重複。如果我們跟隨匱乏的線索夠遠的話,就會回溯到充裕:儘管匱乏在許多重大問題扮演主要角色,幫它搭起舞台卻是充裕。所以也許下一個該思考的議題,會是如何正確地看待充裕。

(本文為「老查讀家私房筆記」之刪節版,字數約為完整筆記內容之33%)


訂閱「老查讀家私房筆記」,每週除了可以收到「完整版讀家筆記」外,還會收到一份精華「讀家簡報」檔案 (本書的「讀家簡報」共35頁,如下縮圖)

本頁提供
成效數據

共 NT$ 金額

評分與評論

5.0 滿分五顆星

3 份評分

贊助方案

目前沒有贊助方案

Supr.One by Aotter Inc.